1824-1840年,Joseph Aspdin和William Aspdin父子,總結出用石灰、黏土、礦渣等配比混合煅燒成“水泥”的方法。由于水泥硬結后的顏色和強度,與英國波特蘭島上天然石材差不多,人們便稱它為“波特蘭水泥”(即普通硅酸鹽水泥)。鋼筋混凝土 1849年1849年,法國園丁Joseph Monier將鐵絲與混凝土結合,制作花盆,解決了混凝土抗拉強度低的問題,并在1867年的巴黎博覽會上展示了他的新發明。此后,他又陸續發明了鐵筋混凝土管道、水箱、幕墻板,并在1875年設計了座鐵筋混凝土橋
混凝土技術被認為是混凝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進步之一,它創造了一種理想的材料結合。混凝土結構形式也決定了不同的使用年限混凝土本身的抗壓強度高而抗拉強度低,早期的混凝土建筑常采用源自磚石結構的拱殼體系。隨著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技術的發展,大幅提高了抗彎、抗拉性能,從此更多的混凝土以源自木結構的框架形式出現。